【协商在基层】金马镇:规范工作流程推动成果转化

金马镇始终坚持把协商过程变成广泛凝聚共识、推动问题解决、推动工作落实的过程,为经济社会发展减阻力、添助力、聚合力,为人民群众增添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聚焦“谁来组织”,促进协商责任具体化。金马镇委员活动组在镇党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按照“六有”标准,加强委员工作室、协商议事室的建设,建成3个“协商在基层”示范点。在县政协领导作为第一召集人的基础上,明确镇党委副书记作为“第二召集人”,加强与各方面的协调配合,确保“协商在基层”组织有力、责任明确。

聚焦“谁来协商”,促进协商主体精准化。坚持“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”,根据议题的大小、类型、复杂程度,在确保利益关联群众代表参加的基础上,积极邀请“两代表一委员”、群众代表、乡贤能人、回乡老干部、党政有关部门领导及负责人等共同参与协商,最大限度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,不断提高协商的覆盖面和说服力,扩大协商的共识度、认可度。

聚焦“协商什么”,促进协商内容合理化。按照“党政所需、群众所盼”的要求,坚持“小切口、大民生”,突出“六议六不议”,新坝村、白露村围绕群众关注的人居环境整治和村规民约完善、布白村围绕党委实施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等作为议题,切实做到了党政点题、委员荐题和群众出题相结合,确保建言建在需要时、议政议到点子上、监督监在关键处,推动形成了“协以成事、商以求同”的良好氛围。

聚焦“在哪里协商”,促进协商地点亲民化。坚持因地制宜、因事制宜、因时制宜,结合议题和参与对象,灵活选择场地、形式和规模,探索广场协商、院坝协商、庭院协商等协商形式。先后将白露村农户家、布白村党员活动室等贴近群众的地方作为协商议事地点,完成了议事工作,打通了联系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“协商在基层”更加生动活泼、简便易行、务实高效。

聚焦“如何协商”,促进协商程序规范化。严格按照省政协《“协商在基层”协商议事工作规则》,在协商议事前,进行议题征集、议题公示,组织参与人员协商前调研等;在开展协商议事时,由县政协领导主持,按照集中学习、主题发言、提出意见建议、交流讨论、意见建议归纳、各方表态等流程进行,确保了协商议事活动规范有序,实现了从筹备到开会,整个过程成为互动、协商的过程,成为凝聚共识、解决问题、推动工作开展的过程。

聚焦“协商得怎么样”,促进协商成果实效化。坚持以提升协商实效为目标,注重答实答优基层协商的“后半篇文章”。协商会议结束后及时将协商结果提交镇党委、政府,镇党委、政府逐级交办并跟踪落实,推动协商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:白露村“清、拆、建、管”四举措得到全面推广,被评为省级绿美村庄;布白村凝聚了群众思想共识,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如期完成,成为泸西县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;新坝村乱搭乱建现象得到有效遏制,人居环境大幅提升,荣获红河州优秀村庄规划成果评比二等奖。


图文丨县政协